花博文化館
從第一波的蔬果雕,
第二波的紙異香藝,
目前第三波特展花夢,
都是讓人大飽眼福,
滿足愛好文藝之心。
位在圓山園區最高處,
稍微走個小坡才會走到。
文化原本是一級古蹟的圓山遺址,
也曾是大象林旺爺爺的家;
現在文化館是由兒育中心的建築加以修建,
「頂棚花」是仿閩式的建築設計特色,
展現花的剪紙藝術,
由上往下看
像轉動中的萬花筒。
園區內的「梨園藝宴」結合了劇場表演和展覽,
據說
在171天花博展期間
有高達600多場藝文活動演出,
也就是說每天來都可以看表演
多元的演出中有傳統戲曲、音樂、舞蹈、民俗陣頭、雜耍等技藝。
「牡丹花神」及「花神醮」是為花博量身打造的,精采可期。
另外,文化館分為AB兩區,
期間分為三波不同的展覽主題,
依序為
鬼斧神工的果雕藝術-「花神宴」
將傳統紙雕化身摩登時尚-「再生緣」
音樂、燈影捕捉奇幻花木-「花夢」。
不大的展示空間裡,卻滿是佳品。
非常精緻的吸引人的目光,
白天雖然要排隊,但是不會等很久。
晚上不太需要排隊,暈黃的燈光看展格外有情調。
文化館 [古今在現]
文化館 第三波特展:花夢
沒有香奈兒 但是抽到山茶花花籤
請志工將花神印蓋在我自己帶的貓本子
這樣就不會穿透花籤的紙張
內含
筆記本 -屬於自己的戳章本
自黏紙 -蓋館內的特色戳章後 分送親友
印泥- 有時館方提供的印泥較乾
自己帶 蓋出來顏色就很飽滿
花博有些地區已經改為連續印
就沒有蓋不清楚的問題
反而要控制力道 別用力過猛
隨身碟-當然是要儲存照片啦
接著
再回到文化館
真相館
真相館的放映時間是自9:00到21:00止,每半小時一場,
進場人數一次約60人,下午3點排隊約排到晚上8點多的票。
「入口區及劇場穹蒼覆蓋大面積薄膜,
並以花瓣或折葉造型呈現,強化花博會之意象與內涵。」
(by花博官網)
所以可以提早20分鐘到,拍拍照。
使用輪椅/嬰兒推車的人,
進場館後必須把推車放在一樓大廳。
進場前會有志工解說。
真相館是兒育中心原有的明日世界改建,
以環境生態關懷為主題,
播放「面對台灣的真相」3D電影,
館內搭配相關展覽。
說明結束後,沿走道繞一圈到劇場入口處,
這時候不要走太快,
因為走道兩側都有與台灣生態環境有關的說明看板,
想起以前在台中科博館參觀的感覺,
幾次來花博,
總是可以在接受感官刺激之後,
又可以增長知識,可謂一舉兩得。
「為使「面對臺灣的真相」
3D影片更加豐富且具真實性,
影片幕後製作團隊特別邀請
好萊塢知名特效導演跨刀製作,
由「變形金剛」、「蜘蛛人3」
等片之視覺特效總監Richard Kidd,
及指導「鐵達尼號」、「明天過後」等片
之特效總監Karen Goulekas聯手打造,
借重兩位特效專家豐富的製作經驗,
希望帶給觀眾前所未有的視覺震撼。」
(by花博官網)
看過走道兩旁的看板,蘊量好看戲的情緒
約莫17分鐘真相館的3D動畫準備開演,
故事內容以去年莫拉克風災小林村的背景為主軸,
動畫結束後搭配莫拉克風災的照片,
透過3D讓人身歷其境的感受風災、土石流等災害。
土石流滾滾而來的畫面相當逼真哪,
動畫的立體感十足,有人說一點也不感人,
我覺得這17分鐘是時間短而精緻的呈現
雖然不致於哭的一把鼻涕一把眼淚
還是會讓人有點心酸酸
回想起莫拉克風災和最近日本海嘯事件,
透過影片提醒大家要多疼惜大自然,
將災害減低。
影片後,從B1出口出來,
B1有關於動畫製作的介紹,
也有風災相關資訊。
要離開B1之前,
可以到「真相館小學堂」,
約八分鐘的影片,
了解台灣地質、侵蝕的現況,
得以更了解台灣目前的環境。
名人館
名人館由原來兒童育樂中心辦公室所改建的,
以臺灣已故藝人鄧麗君為代表人物,
展示裡面分為
「花語廳」、「風華廳」、「星苑廳」三大展示廳,
為確保展覽環境的參觀品質
名人館以領取預約卷的方式進館,
每15分鐘35人進館
以下是名人館花語廳
名人館風華廳
看著鄧麗君的語錄
想著她的溫柔她的堅強
這就是美麗的力量吧!
名人館 與君同遊
名人館星苑
「星苑廳」不用抽號碼牌,
所以抽不到號碼牌的遊客
可以到星苑廳看鄧麗君的紀錄片
紀錄片放映的時間在本文最末端有網站連結。
爭艷館 林惠里花藝作品
林惠里小姐根本是用花草木在作畫
每個作品都令我震撼不已
原本只有短暫生命的切花
林惠里花藝家
以專業和熱情延續花的生命
並富與非凡的藝術價值
許多驚人的創意
讓我好奇她的腦袋都在想什麼ㄚ
爭艷館 2011洲際杯花藝競賽
用餐區 +花區
用餐區
流行館
http://celebrity.2010taipeiexpo.tw/index.php?menu=star_show
名人館星苑鄧麗君紀錄片放映時間